瑜伽常识 /MANUAL
乐鱼体育官方网站到底什么是知识
乐鱼体育官方网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了有利于经济分析,将广义的知识按内容分为如下四种。关于“知道是什么”的知识,记载事实的数据;关于“知道为什么”的知识,记载自然和社会的原理与规律方面的理论;关于“知道怎样做”的知识,指某类工作的实际技巧和经验;关于“知道是谁”的知识,指谁知道是什么Baidu Nhomakorabea谁知道为什么和谁知道怎么做的信息。
在论及知识的生产力性质之前,让我先引述德国启蒙思想家莱布尼兹(Gottfried Leibniz)对知识所下的定义,他的知识及道德哲学(例如《神正论》)可谓是上承苏格拉底,下启康德。他在一篇书简中这样定义知识[1]:…(7)知识分为两类,其一为关于事实[facts]的知识,其二为关于理性[reasons]的知识。关于事实的知识就是统觉[perception],关于理性的知识就是智慧[intelligence]。(8)关于理性的知识使我们变得完美起来,因为它教导我们普遍与永恒的真理,这一真理通过[上帝般]完美的存在而得到表达。而关于事实的知识就如同城市里错综复杂的街道,当我们住在那里的时候,我们需要它们,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不希望被这些知识负累了我们的记忆。莱布尼兹在另一处还说:…快乐,就是关于完美的一种感觉或知识,…。而争取持久的快乐,在亚里士多德和莱布尼兹这一西方哲学主流看来就是明智(wisdom)与美德(virtue)的目的。
这样,当我们反思知识观念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西方知识论传统当中技术的(英美的)与道德的(欧陆的)知识论之间原本就有的张力。我认为保持这一张力是西方保持其正常人生状况(human condition)的前提(而西方的现代性危机则是打破了这一紧张平衡的结果)。其次,我们需要考虑中西之间对幸福(必死的生命试图超越其有限性的方式)的不同理解以及由这一差异所造成的对知识的基本态度之差异。只有经过这两个方面的反思之后,我们才有可能确立一种健全和明智的中国人的知识论,并由此而进入一个健全和明智的中国人的知识经济。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第一卷里把技术(tekhne)与科学做了区分:技术是对个别事物的观察和研究乐鱼体育官方网站,而科学(科学在亚里士多德的语汇里被叫做知识)则以一般事物为观察研究的对象。对事物进行个别的研究,这正是英美经验主义知识传统的特征。这样一种分殊原则极大地拓展了西方人的科学与技术--导致西方权力的全球范围的拓展。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下,亚里士多德说技术是一种依赖于偶然性的机巧。因为只有对事物的普遍形态进行研究才可以把握事物的必然性。家政学(即后来的经济学)是一门技术,因为它研究作为个别形态的家庭的理财方式。修辞学是一门技术,因为它研究如何说服具体(个别形态)的听众。政治学,如果是马基雅维利所定义的政治学,就是一门技术,因为它研究如何在具体的权力博弈中取胜(权术);如果是亚里士多德所定义的政治学,就是一门科学,因为它研究最高的善(即普遍形态的幸福)。
知识,作为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其内涵和外延因使用者不同而异。一般可区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概念。根据韦伯斯特(Webster)词典1997年的定义乐鱼体育官方网站,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事实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和原理的认识的总和。总之,知识是人类积累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这就是广义的知识概念。
其中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即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原理方面的理论体系乐鱼体育官方网站,可称之为狭义的知识概念。
还可从形式上区分,前两类知识是易于文字记载的认识类知识,有人称之为“有形知识”,非常容易编码(信息化),可通过各种传媒获得。第三、四类知识更多地是没有记载的经验类知识,有人称之为“隐形知识”(tacit knowledge)或无形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
经验论和功利主义立场上的知识是一种力量,所谓知识就是力量。注意,在英文里面力量与权力是同一个词(power)。我常常觉得为了使知识分子对知识保持必要的疏离和警觉,应当把培根的原文翻译为知识就是权力。作为权力的知识,本质上是技术性的知识。这里有必要界定一下技术这个语词的含义。
知识互补性是收益递增现象的本质。所谓收益递增,就是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产品总量的增加而下降。通常所谓的知识经济,是指经济的主要产品的主要成本含量从古典的资本与劳动投入转换为知识性的投入。严格地定义知识性投入需要很大的篇幅[3]。在古典的要素投入(资本与劳动)与现代的知识性投入之间并不存在概念的鸿沟,我们面对的其实是一系列可以视为连续性的、要素含量的结构性变动。例如劳动这一要素,当培养劳动力所需要的教育投入的价值增加到超过该劳动力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日常消费投入的价值时,我们就认为该劳动已经从古典的劳动要素演变为后工业社会的知识资本了。当我们试图界定劳动力的教育投入时,我们会进一步发现所谓教育,既包括专业化训练,也包括业余消闲(电影、画报、体育、旅游、美食、恬睡、畅饮,等等同时增长体力和智力的消费活动)。这一现象已经日益被经济学家所重视并且在当代经济学文献里被定义为生产性消费(productive consumption)。
从西方思想源流中截取的这一片段,对我们当下的讨论具有三方面的意义:(1)知识,至少在百多年来西力东渐过程中被中国人广泛接受的知识,是发自西方的,是希腊科学(自然哲学)的诸多果实之一;(2)西方启蒙思想家们重新开掘希腊精神的重要努力之一是从神与灵魂不灭的宗教传统中论证个体自由意志与个体理性追求幸福的正当性。我们知道,希腊自然哲学的精神里面没有中世纪基督教那种强烈的善与恶的道德观念。而具有浓重宗教传统的德国启蒙运动实际上把知识从希腊自然哲学的道德中性立场转变为康德式的、类似于宋明理学那样的知识观念,即旨在安身立命的知识;于是,(3)从西方人那里发展起来的知识论因英美与欧陆这两大思想传统之间的差异而分化为:(a)无神论的、怀疑主义的、经验论和功利主义的知识论,由洛克、休谟、边沁(Jeremy Bentham,)直到詹姆斯(William James)和杜威(John Dewey);(b)目的论的、神正论的、先验论和义务论的知识论,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莱布尼兹和康德。
如我在以前一系列文章里已经论述过的[2],人类各种知识之间的经济学关系主要是互补性的而不是互替性的。知识互补性的经济学含义是:知识甲和知识乙单独运用于经济活动时各自获得的收益的加总必定小于它们联合运用于经济活动时的收益。这种互补性包括两个方面:(1)知识沿时间的互补性,即对同一个(个人或群体的)知识传统而言,尚未获得的知识与已经获得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互补性(例如个人数学知识传统里面的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之间);(2)知识沿空间的互补性,即对不同知识传统(个人的或群体的)而言,各个传统内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通过传统之间的交往而获得强烈的互补性(例如个人知识传统当中汉语知识与外语知识之间)。是否存在着互替性的知识呢?就我所知,互替性的知识总是孤立地个别地存在着,例如录像机的各种制式之间往往相互竞争,网络浏览器里面的IE与Netscape之间相互竞争,还可以列举一些重要的知识互替性。但是,即便在这些互替性的例子里,仍然存在着基本知识结构之间的互补性(录像机基本原理,浏览器的基本语言)。只要知识是稀缺的,知识互补性就必定占据经济上的主导地位(即按照互替性生产知识是奢侈的行为)。可以想象,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知识过剩以及相应的占据主导地位的知识互替性。
不论如何,要素(资本或劳动)当中包含的知识含量具有与其他要素单位所包含的知识含量的互补性。这一知识互补性产生了所谓收益递增现象,后者引发了当代经济学的收益递增革命[4]。当要素所有者(资本家和劳动者)意识到他们自身知识与他人知识之间存在强烈互补性时,他们就会意识到潜在的利润机会。这一机会导源于这一基本事实:要素联合运用与经济活动所带来的总产出减去要素单独运用于其他生产过程所带来的各自的收益所得的差远大于零。这就是收益递增经济里面的经济租。人们通过分工与合作试图获取和分享这一经济租。后者为分工与合作提供了强烈的经济激励,这一激励强烈到足以使人们为了分工的好处而自愿放弃离群索居所具有的自由。
技术性的知识必须通过具体经验才能够积累起来,实验室的发展和大学制度是技术知识获得长足进展的最关键环节。每一个人的具体经验都是有限的,于是:(1)只有在分工制度下才可能积累大量的技术性知识,(2)只有那些协调成本较低的分工制度才可能持续地获取和积累技术性知识。我必须在下面的论述中把这两个原则展开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