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乐鱼体育官方网站体系

2023-10-03 09:35:3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乐鱼体育人类社会每一次重,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现,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呈现新气象。2016年5月17日,习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2022年4月25日,习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进一步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乐鱼体育官方网站。”这些重要论述,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能否拥有自主的知识体系、切实推进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关乎国家发展与文明兴衰。中华文明独具特色,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与传承中形成诸多思想流派,体现着中华民族认识、理解和改造世界的独特智慧,是中华文化知识宝库的珍贵财富。但是到了近代,中运多舛、文明凋零,在列强入侵及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下,中国自主的知识生产进程非常缓慢。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古老的中华文明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中华文明的知识宝库得以革故鼎新、焕发新的生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持续发展,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基础框架。但与此同时,我们清醒意识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声音还比较小、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不利局面,也深刻认识到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国情与发展需要,在汲取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和有效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基础上,深入开展富有前瞻性、系统性和独创性的学术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锚定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这一根本,以中国为观照、时代为参照、问题为导向,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等方面,产出一批有思想分量与思维洞察力并与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相称的重要学术成果。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习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当代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伟大思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不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才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基础,它以知识理性的方式展现着中国观察实践、关怀人类的独特视角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原则方法等。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团结凝聚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引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潜心学术,真正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充分展现知识分子的才华、抱负与责任担当,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习指出:“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优化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潜心推进“三大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打造彰显中国特色、风格与气派的自主知识体系。应植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汲取丰富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乐鱼体育官方网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自觉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在破解难题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总结经验;关注思考人类发展面临的具有共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努力揭示和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富有中国智慧的理性认知与对策方案;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乐鱼体育官方网站,打造易为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吸收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有益成果,充分彰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鲜明特征。

  (作者:王爱莲,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讲师、教育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搜索